嘉峪关魏晋7号墓前室东壁
“人很容易爱上那些跋涉已久的碎片。”
——【瑞典】托马斯·特朗斯特罗姆
苍茫的河西走廊上,甘肃地区发现了数量众多的古代墓葬,其中出土的魏晋时期画像砖独具特色,画面古朴、极具艺术性,肆意洒脱的线条描绘着古人的生活场景:出行交游、宴饮美食、畜牧耕作、制衣打扮、游艺娱乐,处处透露着人间烟火气。
画像砖作为一种古代墓葬装饰,其内容多取材于当时人们的生活,不仅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,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、经济和思想影响下的生产生活、墓葬制度和风俗习惯。
展开剩余91%魏晋时期,河西地区社会环境相对安定。因此,今天的我们才能看到画像砖上先民们安居乐业的景象。而相距几千里的湖南,也曾与这片土地结下不解之缘——清代湘军将领、名臣左宗棠,曾在1866年调任陕甘总督,任职期间,秉公执法、兴教劝学、广修道路、遍植杨柳,守护着当地百姓。如今甘肃平凉市的柳湖公园,便是百年岁月往事的见证,湖畔的柳林被亲切地称为“左公柳”。
左宗棠对联
清
释文:烟树远浮春缥缈,风船解与月徘徊。
兰州市博物馆藏
湖南与甘肃,魏晋与此刻,交织重叠。“西北风来 塞柳长青——甘肃魏晋画像砖特展”将于7月26日开幕,长沙博物馆“砖”场,将画像砖上凝固的时光展开,带我们一起感受生活里的鲜活瞬间。
牛车是魏晋时期热门的出行工具。《晋书·舆服志》里提到,古时贵族不乘牛车,唯庶民乘之;直到汉武帝执政后期,贵族才逐渐开始使用牛车出行。魏晋时期,由于马是重要战略资源,所以牛车的使用超过马车——牛车不仅为普通百姓所用,贵族士大夫阶层也经常乘坐牛车出行。于是,牛车从寻常巷陌步入高门深院,载着市井百姓,载着达官贵族,踏着稳重的步伐向前驶去。
牛车出行图画像砖
魏晋
2001年高台县骆驼城苦水口1号墓出土
高台县博物馆藏
墨绘木牛车
汉
1959年武威磨咀子出土
甘肃省博物馆藏
除了乘车之外,人们也会选择骑马出行。他们跨坐河西骏马,策马扬鞭,疾速踏过旷野与官道,可不快哉!马的特性快而敏捷,因此驿站使者通常使用马作为交通工具,冲破朔风与尘沙,掠过戈壁,电光火石间送达文书与军情。此外,百姓还会选择驴和骡作为马的“平替”——价格低且更能承重,是性价比之选。
篷车出行图画像砖
魏晋
高台县博物馆藏
驿使图画像砖(复制品)
魏晋
1972年嘉峪关市新城出土
甘肃省博物馆藏
铜马、轺(yáo)车、御奴、伞
东汉
1969年武威雷台汉墓出土
甘肃省博物馆藏
民以食为天,河西地区种植业、畜牧业在魏晋时期持续发展,牛羊等肉食广受欢迎,饮食和烹饪方式丰富多彩。耕作、畜牧、切菜、宰羊、进食、宴饮……画像砖中出现了一系列与百姓赖以生存的“食”息息相关的画面。
耕种图画像砖
魏晋
骆驼城苦水口1号墓出土
高台县博物馆藏
牵羊画像砖
魏晋
1993年酒泉市果园西沟六组7号墓出土
酒泉市肃州区博物馆藏
彩绘切肉图画像砖
魏晋
2001年高台县骆驼城苦水口1号墓出土
高台县博物馆藏
进食图画像砖
魏晋
敦煌佛爷庙湾出土
酒泉市博物馆藏
宴饮中常伴有乐舞,以彰显主人的品味。魏晋南北朝时期,宴乐活动在河西走廊地区盛行,受文化交流频繁的影响,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乐舞风格,同时体现了当地居民生活的安逸与丰富。根据丧葬中“事死如事生”的观念,墓葬中出现的宴饮画像砖是主人生前生活的复现,也是其对于死后世界的祈愿。
彩绘六人宴饮图画像砖
魏晋
2002年高台县骆驼城苦水2号墓出土
高台县博物馆藏
弹唱画像砖
魏晋
1993年酒泉市果园西沟六组7号墓出土
酒泉市肃州区博物馆藏
魏晋南北朝的服饰种类多变,襦、长裙、裤褶、两裆衫、袍等都十分流行,整体呈现出“褒衣博带”的潇洒风貌。河西地区人们的衣着搭配也很丰富,上衣下裤、上襦下裙、上褶下裤等,与我们今天的短上衣搭长裤或半身裙相似,甚至还会外穿马甲或风衣。于是,在河西的风沙与绿洲间,大袖宽衫的飘逸与修身衣裤的实用,交织成街巷与田间生动的日常。
贵妇画像砖
魏晋
1993年酒泉市果园西沟村六组7号墓出土
酒泉市肃州区博物馆藏
彩绘仕女开箱图画像砖
魏晋
2002年高台县骆驼城苦水2号墓出土
高台县博物馆
在当时河西的广袤土地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居民点,既有集政治性、军事性、经济性于一体的坞堡,也有游牧者驻牧的穹庐和毡帐。坞堡,也称坞壁,是一种集生产生活和军事防御为一体的建筑。多样化的居住方式,是河西地区的时代和地域特色——这是战火下的智慧,也是多元文化交融的生动印记。
帐居图画像砖
魏晋
2001年高台县骆驼城苦水口1号墓出土
高台县博物馆藏
彩绘坞堡图画像砖(复制品)
魏晋
许三湾东墓群出土
高台县博物馆藏
彩绘劝归图画像砖
魏晋
2001年高台县骆驼城苦水口1号墓出土
高台县博物馆藏
木屏风架
魏晋
甘肃武威柏树乡桥儿村旱滩坡出土
武威市博物馆藏
彩绘“亭灯”“炭炉”图画像砖
魏晋
2000年许三湾西南墓群出土
高台县博物馆
魏晋时期的匠人于砖块上落笔,用色彩和线条记录生活的苦与甜。一块块精美的画像砖不再只是冰冷的文物,而是真实的历史碎片,是魏晋先民生活的速写,承载着欢笑、劳作、宴饮和日常的点点滴滴。这些朴实平凡的瞬间,传递出踏实、坚韧、知足的情感,纵使西北风吹越千载,依然是人生中最温暖动人的光芒,也映照出此刻我们的生活与祈愿。
展讯
展览标题
西北风来 塞柳长青
——甘肃魏晋画像砖特展
展览时间
2025年7月26日—10月19日
展览地点
长沙博物馆特展二厅
(展览免费开放)
来源丨长沙博物馆好炒股配资平台
发布于:北京市